您的位置  > 工商注册

《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发布施行行政执法是我国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重要途径

《商标侵权判定标准》发布实施

行政执法是我国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重要途径。 然而,商标侵权的判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合法性和复杂性。 我国《商标法》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有较为原则性的规定。 实践中,商标侵权案件时有发生。 在基层,一线执法人员需要更多的操作指导。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商标侵权的形式日益多元化、复杂化。 为加强商标执法指导,统一执法标准,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商标侵权判定标准》,并公布实施自2020年6月15日起生效。

据了解,《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共有38条,包括商标使用、相同商品、类似商品、相同商标、近似商标、混淆、销售豁免、权利冲突、中止申请等。具体规定,在商标法框架内,立足商标执法指导职能,系统梳理和提炼了多年来商标行政保护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并增添了创新性内容。立足实践,进一步完善商标保护规则体系,为商标执法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提供具体操作指导。

《商标侵权判定标准》实施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解读等方式加大了标准的宣传解读力度; 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加深地方执法人员对标准的理解。 开展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和行政应诉发布,不断完善业务指导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商标注册申请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4个月

2020年,在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逐年上升和COVID-19疫情影响的双重压力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商标审查事务司(以下简称商标局)商标局)和地方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克服困难。 高效处理积压待审商标,严把质量和审评时限,最终如期完成《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三年规划(2018-2020年)》任务。 商标评审质量和效率显着提高。

在提高审稿效率方面,2020年取得的成绩非常“可圈可点”。 2020年底前,我国商标注册申请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4个月; 商标续展审核周期缩短至0.5个月,商标变更审核周期缩短至1个月,商标转让审核周期缩短至2个月。审稿周期缩短至14个月,驳回审案件平均审审周期缩短至6个月。 目前,我国商标注册周期需要8至9个月,较2016年的13至14个月周期大幅缩短5个月。

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和商标注册周期的不断缩短,在国内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不仅可以扭转商标注册审查周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局面,而且可以帮助市场主体对商标确权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从而提前进行市场布局,使注册商标真正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利器; 另一方面,从方面来看,由于2020年我国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再次缩短,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相比,已处于领先水平并接近同体系下最快的国际水平。

双方业务在线申请功能全面开放

COVID-19疫情发生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商标注册信息化在支持商标审查、提质增效、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方面的作用。 大力推广网上申请,推出网上商标注册申请非标项目申请功能。 ,实现商标注册申请全面电子化; 开发马德里国际注册在线申请后续服务,包括国际变更、续展、指定代理服务等,已正式上线,为国内申请人通过马德里体系服务“走出去”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

2020年3月27日,商标局举行首次商标评审案件网络直播,近1900人同时观看网络直播。 同年6月30日,商标局首次发布关于变更当日商标注册申请抽签时间和方式的通知。 将4次当日商标注册申请线下抽签改为网上抽签。 此后,网上抽奖方式逐渐常态化。 2020年,商标局当天共完成5批1544对、3257件网上商标注册申请。 整个彩票流程系统运行稳定。 经公证处公证后,抽奖过程及结果真实有效。

为进一步提高商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便利申请人办理商标业务,有效减少纸质档案数量,提高审查办理效率,商标局积极推广网上申请功能,方便双方当事人商标。 截至2020年底,我国商标在线服务系统注册用户约17.88万人,是2016年注册用户数的14倍。2020年,我国商标网上申请量为916.5万件,占比98.05商标注册申请量占比,较2016年增长近17%,为提高商标评审质量和效率提供稳定支撑。

15000余件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

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高度重视商标恶意注册问题,坚持全流程监管,在商标注册审查、审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打击恶意注册工作依法打击恶意注册商标行为。 规范行为; 严厉查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和违法代理活动,严格适用商标法有关规定,对恶意商标申请人处违法所得三倍、最高三万元的罚款。 代理机构可处以人民币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暂停其业务。

COVID-19疫情爆发后,申请人趁疫情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数量激增。 为防止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国家知识产权局密切关注热点舆情热点,密切监测与疫情相关的商标申请情况,及时启动。 该节目迅速驳回了与疫情相关的不良商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20年2月7日,商标局审查部门正式印发《关于疫情防控相关商标审查的指导意见》,加大对与疫情相关、易产生不良影响的商标注册申请的管控力度。 ,并严格、迅速地遵守法律。 严厉打击与疫情相关的异常商标注册申请。 截至2020年底,“火神山”、“雷神山”等疫情相关商标申请共896件被快速驳回。

2020年以来,商标局严厉打击恶意商标注册行为,在商标注册审查过程中主动驳回不予使用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约1.56万件; 充分发挥异议程序打击恶意注册的强大作用,异议成立率(含部分成立)平均达到46.95%。

全国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超440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措并举,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及时为企业纾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全国各地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和质押受理点共受理商标质押登记申请1522件,质押金额超过442.14亿元。

COVID-19疫情发生后,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地方政府全面梳理现有知识产权质押项目和融资需求,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加快政策落实和登记,帮助企业及时纾困。 疫情期间,为1700多家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提供了即时办理等加急服务措施,有力支持了企业快速融资。

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规定》,于2020年4月22日发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注册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受理并予以注册,并自注册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双方颁发《商标专用权质押注册证书》。

据了解,自2015年6月30日全国首个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申请受理点在浙江省台州市试点、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工作改革以来截至2020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目前在全国设立了11个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申请受理点,103个地方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可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注册商标的专有权。

严惩8起网络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刑事案件

近年来,网络购物已成为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渠道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双11”、“6·18”、“电商购物节”等节点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进行一地购物。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购物实施侵权假冒犯罪,严重侵犯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 对此,全国公安机关加大对网络假货相关线索的排查力度,严密关注公众传播假信息的“直播间”、“网店”、“短视频”等平台和网络账号。各权利人、企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反应集中,加强分析研判。 我们坚持打黑、破窝点、毁网络、断链条、追流量。 继续保持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攻势,破获一批大案要案。 其中,2020年“双11”前,公安部宣布,辽宁省公安厅破获制售假冒品牌箱包“5·12”案,江苏省公安厅破获“5·12”制售假冒品牌箱包案。 “8·27”制售假冒品牌手机屏幕案等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侵权假冒犯罪的8起典型案件。

2020年,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在“昆仑2020”专项行动中突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领域,共破获侵权刑事案件11000余起。以及各类造假,涉及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 在箱包、汽车配件、家用电器、儿童用品、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领域,捣毁了一大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团伙,有效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实体市场开展执法行动3万余次,组织销毁侵权假冒商品活动数百场,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

明确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立案监管标准

2020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二十四批指导性案例,其中包括对丁某某、林某某等人涉及“多芬”商标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的督办。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指导案例要旨中提到,检察机关在办理制售假货刑事案件时,要注重发现制假犯罪事实,加强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 未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制假犯罪与已立案侦查的制售假冒商品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以下规定进行立案侦查:立案监督程序。 对于跨地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检察机关可以建议公安机关管辖。

针对该案的指导意义,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制售假货犯罪嫌疑人时,如果发现公安机关未立案侦查的,构成假冒伪劣罪的,应当履行监督职责。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经济犯罪,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检察机关在办理制假犯罪案件时,要注重全面审查、追根溯源,防止打击制假犯罪出现疏漏。 尚未立案侦查的制售假冒犯罪与已立案侦查的制售假冒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按照立案督办程序办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构成共同犯罪的,按照漏逮捕、漏起诉的更正程序处理。

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将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惩治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犯罪行为。

《海外重点国家商标维权指南》发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海外维权协助服务,为中国企业商标在海外注册或被侵权等突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实践指导,为帮助企业有效维护知识产权,2020年12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正式发布《海外重点国家商标维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逐渐增多。 其中,随着中国企业品牌在国外市场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相关商标在海外被抢注或侵权已成为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关系到中国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同时,考虑到知识产权制度的地域性,境外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申请、登记和维权的规则、做法和保护水平与我国存在差异。 因此,一些企业在海外遭遇商标抢注或侵权。 维权信心和力度不够。

《指南》针对中国企业商标在海外被抢注和侵权的两个突出问题,总结列举常见纠纷情况和典型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维权对策和建议; 专注于柬埔寨、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智利、南非、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 全面审查国家相关商标注册制度和商标相关网站。 一些商标事务官费和各类商标纠纷中的维权做法,为中国企业应对海外维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成为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有效维护合法权益的“智库” 。

热门文章